科技日报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张梦然)想象一下,一只蚂蚁在一片叶子上苏醒过来,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到达那里的,等待它的是被吃掉。这就是感染了柳叶肝吸虫(一种微小的寄生扁虫)的蚂蚁的真实情况。哥本哈根大学植物与环境科学系的科学家在《行为生态学》杂志上最新发表的论文,揭示了肝吸虫复杂且疯狂的生命周期。
柳叶肝吸虫会“劫持”蚂蚁的大脑,蚂蚁则被完全控制变为“僵尸”,让自己更有可能被牛和鹿等食草动物吃掉,寄生虫从而得到“新家”。这种寄生虫控制蚂蚁的能力非常狡猾:在凉爽的早晨和傍晚时分,当牛或鹿吃草时,它操控蚂蚁爬到草丛高处静待被吃;当太阳升高时,再让没被吃掉的蚂蚁回到低处以避免被晒死。
研究人员在丹麦罗斯基勒附近的比德斯特鲁普森林中标记了数百只受感染的蚂蚁。他们观察到,一旦肝吸虫成功感染蚂蚁,大量寄生虫就会侵入蚂蚁体内。但只有一只能进入大脑,它负责控制蚂蚁的行为,其余的肝吸虫则藏在蚂蚁的腹部,等待蚂蚁将它们带入下一个宿主。它们被包裹在一个胶囊中,以保护自身免受后续宿主胃酸的影响,而负责控制蚂蚁脑部的肝吸虫则会“牺牲”掉。
最终,感染肝吸虫的大型动物可能会患肝损伤,因为这些寄生虫会在宿主的肝脏和胆管周围大量活动。

研究人员指出,还有许多其他能改变宿主行为的寄生虫例子,这些劫持宿主的寄生虫在食物链中的影响力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大。但寄生虫们使用哪种化学物质将蚂蚁变成“僵尸”依然是个谜。 【编辑:田博群】
中新网上海9月20日电 (李姝徵 谢梦圆 陈聪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建设10周年主题论坛20日在沪举行。
当日论坛上,中外嘉宾汇聚一堂,共同回顾上海自贸区建设十年历程,共话开放、合作与创新之道,共商自贸试验区建设之策,共同展望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当日在致辞中表示,10年来,上海自贸区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效应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更加彰显。

在作主题演讲时,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介绍了上海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率先推出一系列重大标志性举措和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打造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样板。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建设十周年主题论坛20日在沪举行。图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迪尔玛·罗塞芙(Dilma Rousseff)作主题演讲。陈聪瑶摄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迪尔玛·罗塞芙(Dilma Rousseff)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上海自贸区是中国的一项创新举措,为全球推进经济转型和现代化提供了充足的优秀案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马蒂亚斯·科曼(Mathias Cormann)在视频演讲中表示,在当前充满挑战的整体环境下,继续支持开放、有活力的全球贸易规则,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当日论坛现场发布。白皮书显示,10年来,通过制度创新,上海自贸区经营主体活跃,外资不断涌入,经济规模能级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是同一区域挂牌前20年的2.35倍。(完)